English

一年起步百业兴

1998-06-18 来源:光明日报 高琪 摄 我有话说

编者按一年前的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一年过去了,重庆的情况怎么样?广大读者对此十分关心。本报不久前派出采访组,在重庆作了深入采访。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一组来自重庆市的报道:《一年起步百业兴》、《国企搏击市场经济大潮》和《百万移民的奉献与希望》,就是想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向大家介绍重庆一年来各方面的变化。

前不久,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重庆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重庆市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为什么新重庆在短短的一年里思路明确了,工作起步了,人心凝聚了?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建立重庆直辖市的重大决策和指示,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埋头苦干,争创一流,这就是重庆人的回答,也是这组报道给予我们的启示。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中国的第四个直辖市正式挂牌。历史将重庆推上了改革发展的新起点。

当直辖市挂牌一周年之际,走进山城,所见所闻,记者深为重庆一年起步的新变化而欣喜:直辖市体制正常运转,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蒸蒸日上,三峡工程一期移民任务圆满完成,国有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出现转机,1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一个充满希望的新重庆正在中国的大西南崛起。

发展思路决定着新重庆的未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全面振兴重庆的跨世纪发展战略

设立重庆直辖市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然而,当发展机遇降临时,重庆人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

重庆市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一份市情特征分析报告显示了重庆与其他三个直辖市相比的三个“最”: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落后。直辖后的重庆总面积是北京、上海、天津面积之和的两倍多;1995年末总人口3001.78万人,是三个直辖市总人口的83.2%,其中81.37%是农村人口;经济总量和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国中下水平。与此同时,重庆要承担多重艰巨的任务:破解“世界级难题”,按期完成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探索城市带农村的新路子,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在本世纪实现36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完成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防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

困难与差距反而激起重庆人负重自强的进取意识。直辖市的设立,也给了重庆重新自我设计、探索更快的发展道路的机会。早在1996年7月筹备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时,他们就成立了重庆市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组织各界力量开展调研,写出了《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基本思路》以及20个专题报告。为了避免自身的局限,在更高的层次上制定发展战略,市委书记张德邻、市长蒲海清几上北京,邀请国家有关部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若干著名大学的百余位两院院士、专家学者来渝为新重庆谋划未来。三次高层次的战略研讨会开启了重庆人的心智。经过充分论证,新重庆的发展思路作为科学民主决策的成果,体现在直辖后重庆市第一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和市第一届人代会批准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里。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要求,新重庆确定了以“发展”和“富民”为中心的工作总方针和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形成长江上游新兴产业群,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1995年翻两番。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标志之一,是将重庆的主城区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一幅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凝聚了党心、凝聚了民心,鼓舞着3000万重庆人民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路畅桥通,百业俱兴,新重庆在直辖第一年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绝不把贫困带入21世纪”的口号对于重庆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新重庆有国定贫困县12个,省定贫困县9个,1995年全市贫困人口366万人,占总人口的12.2%,大大超过全国5.58%的比例。去年张德邻一进黔江,更加感到扶贫任务的艰巨。于是,他再进黔江,三进黔江,组织专家调研,形成“加快黔江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带企业家进武陵山区参与扶贫开发,为贫困地区发展牵线搭桥。去年春,重庆市率先在全国以集团形式打响扶贫攻坚战。全市234个单位组成21个扶贫集团,每个集团对口扶持一个贫困区市县。据不完全统计,扶贫集团已向贫困地区投入资金1.4亿元,规划、落实近3000个经济发展项目。

张登祥一家4口是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白石乡山河村12组的特困户,前年底还供不起娃儿读书。去年6月,他利用打工学到的技术,借款1万元办起面条加工房,半年收入就还款5000多元。他说,再有一年就能还清借款,过上好日子。与张登祥同村的贫困户张茂祥家,也在去年6月利用扶贫资金办起一座小酒厂,半年毛收入1万元,家里还喂了20头仔猪,3头母猪。他们两家的变化只是众多贫困户的缩影。1997年,重庆市扶贫攻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有110万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问题,龙宝区、忠县、南川市、黔江县、潼南县成建制越过温饱线。

建市800年历史的重庆城被两江天堑和山高路不平困扰了几近800年。去年初,当坐落在城南的长江李家沱大桥和全长10公里的两江滨江路举行通车典礼那一天,不少在场的市民喜泪盈眶。为适应新重庆的发展需要,市委、市政府决定把交通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并确定直辖第一年为“交通建设年”,当年有李家沱、万县、涪陵、江津和丰都五座长江大桥竣工通车,又续建和新开工建设四座长江、嘉陵江大桥,达万铁路顺利开工,渝长、长涪、大邮、渝黔等高等级公路全面开展建设。

“重庆没有自己的广场,市容市貌与直辖市不相称”,市民的意见也是市领导所想,于是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民心工程”和“形象工程”:以市街绿化为重点的首次绿色形象工程铺就条条“绿色走廊”;典雅庄重的人民广场,充满现代气息的解放碑广场,绿草如茵的沙坪坝艺术广场……圆了重庆人的广场梦;从1995年起步的光彩工程,开发了上千个项目,先后五期建设,已建成50多条“华灯一条街”、“灯箱广告一条街”,为600多幢高中层建筑配上轮廓灯、投射灯、霓虹灯。登上南山新建成不久的“一棵树”观景台,大江南北灯火参差错落,动静结合,把山城之夜装点成斑斓璀璨、火树银花的世界。

直辖的效应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1997年初,重庆市实施“一站式”办公制度,减化手续,减少环节,规范收费项目和数额,16个部门的手续外商只进一个门即可全部办好。市里还出台对外开放61条措施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制作了外资产业导向目录和招商引资数据库,积极改善软投资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去年实际利用外资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8亿美元,增长75%,创历史最高水平。

直辖第一年,重庆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记者从采访到的一组组数字中掂出了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分量: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75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0亿元,增长21.6%;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12.4%;全年农业增加值318亿元,比上年增长5%;第三产业全年增加值达到485亿元,同比增长14.7%……

变化不仅体现在数字上,也映在市民们的笑脸上。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几位市民异口同声:直辖与没直辖就是不一样。

观念更新,人心凝聚,新重庆的干部群众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新重庆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干部没有辜负人民的重托,为了早日建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新重庆,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去年的最后一夜和今年的第一个早晨,张德邻和市委、市政府一行人是在赴城口县的火车上度过的。他们在城口访问贫困户,考察乡镇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为这座重庆最北端的贫困县带来了发展思路和资金。春节前夕,张德邻到南川市考察经济工作,在雪地里看望贫困户。至此,上任两年多一点的张德邻已走遍了重庆市的43个区市县。

不少市民这样对记者形容成立直辖市以来他们的心气儿:人气旺,人心齐,有奔头。成立直辖市伊始,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全市展开了“营造都市文明”和“重塑市民形象”的大讨论,激发起全市人民“直辖市市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一年来,巴渝大地再度掀起了“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的热潮,并把弘扬“红岩精神”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广大市民开展了“争做文明市民”、“爱我重庆,兴我重庆”的活动,出租汽车行业开展了“共建流动的文明风景线”活动,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开展了“承诺服务”活动,农村开展了“移风易俗,勤劳致富奔小康”活动,社区开展了创建文明小区活动……新重庆构建出道道文明风景线。

“一年起步,五年振兴”,重庆的跨世纪发展蓝图正逐渐变为现实。尽管直辖后面临的困难多,工作难度大,但一年来的发展势头已经证明:具有区位、市场、资源、科技等优势的重庆,能够发挥“龙头”作用、“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肩负起带动西南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